查看原文
其他

董卿你错了!我生而平庸,没什么顶级欲望

半城会 2024-04-15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周刊 Author 土卫六




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(ID:new-weekly)

 作者:土卫六


前不久,央视《主持人大赛》热播,董卿又刷屏了。


“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可获得;高级的欲望通过自律方可获得;顶级的欲望通过煎熬才可获得。这句话,一时间让许多人像打了鸡血一样,奉为至宝。


“每次听到董卿说话,我就觉得自己该看书了。”那你倒是看啊!“董卿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,不愧是神仙中的神仙。”这句话说得有几分道理。董卿说的这句话,别的作用不一定有,最大的功能就是证明自己厉害。不过既然那么多人转,还是有必要分析一下这句话。


低级的欲望,食色性也。中级的欲望,大大的房子,美美的爱情。前者只有尽情才能得以享受,后者唯有节制方可步步为营。只是,“顶级的欲望”是什么?是“先赚他一个亿”?还是……恕在下贫穷,想象力缺乏。而且还要通过煎熬才能得到?怎么我受尽了煎熬,除了白发和负债之外,还是一无所获呢?




有人说,董卿的聪明是骨子里透出来的,不咄咄逼人/图虫创意




那些看似提神的鸡汤

让人更加焦虑


董卿发表这样的鸡汤观点,并不是第一次。早在两年前,她首次担纲制作的《朗读者》上线时,她“鸡汤教母”的形象就已经深入人心。


在第一季第三期中,她曾说:


“有人说,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,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,那么,是遵从自己的内心,还是随波逐流;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;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,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;无论如何,希望每一个人,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。”




《朗读者》还带火了“朗读亭”/图虫创意


干了这碗鸡汤,顿觉精神抖擞,“卿”人心脾。仔细想想,却发现这根本无关乎选择。她已经替你做好了选择:遵从内心,直面挑战,拒绝功利,恒久善良。


可是,直面挑战,也得量力而行,否则你就成了做梦都想光复大燕的慕容复。妥协退让也没什么不好,大不了保存实力,等待时机。


选择功利,和善良有什么矛盾的呢?我有了更多的钱,可以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,尽更大的善,不是更好吗?


我没有任何针对董卿的意思,我针对的只是鸡汤,以及它背后的成功学思维。这种似是而非的文字,看似抚慰人心,却令人麻痹迟钝,疏于思考,还有可能加剧焦虑和紧张。


量子学派在《中国不缺朗读者,中国最缺“赛先生”》一文中,一针见血地指出:


“这并不是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播,而是商业时代的心灵揉捏……每次稀里哗啦的泪水挥霍后,过几天仍然浑浑噩噩,并不能实质上改变自己提升自我。




李诚儒给郭敬明讲道理,郭敬明给李诚儒灌鸡汤/《演员请就位》


有的人痴迷于郭敬明的文字世界,哪怕人物纸片化,情节空洞化,可他们就是沉迷于这种被整个世界辜负的精神按摩中。


有的人坚信“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,既然钟情于玫瑰,就勇敢地吐露真诚”,于是在对方屡次拒绝之后依然死缠烂打。


有的人学生时代《意林》《读者》期期必读,高考失利一次还是痛不欲生。


还有人把《菜根谭》奉为宝典,“一苦一乐相磨炼,练极而成福者,其福始久”。但他们从不去想,为什么要磨炼到极致才能享受到幸福,熬到何时才算极致,享受当下的幸福不是更好吗?


沉迷于励志鸡汤成功学的,不止我们这一代。长辈中,总有人批评你不够努力,教导你马云创业的艰辛,比尔·盖茨的励志故事。每到这时我总是想,为什么你们没有变成他们呢?我只是想安心写作,用文字书写人生,难道不行吗?




到机场书店看几本书,你会感到自己真的很失败/图虫创意


朱大可感叹道,“文化贫瘠时代的中国人,对鸡汤的记忆、嗜好与依赖,已经到了令人心痛的程度。”


不排除这些鸡汤中的某一句,能够成为我们的座右铭,指引我们。可是,用鸡汤代替思考,真以为自己通过煎熬就能获得“顶级的欲望”,就异想天开了。




阶层逆袭

不是拍拍胸脯的事儿


顶级的欲望,我把它理解为,阶层逆袭。


没有什么欲望比它还要顶级了,实现了阶层逆袭,不论哪方面欲求的幸福感都会加倍。




我总跟朋友夸海口,如果我有了500万,我一人分你们一万,不为别的,高兴!


董卿说,顶级的欲望,只有通过煎熬才能获得。


如果通过煎熬,就能获得阶层逆袭的顶级愿望,我再累也愿意。只是事实没有这么简单。


摆在面前的第一个残酷现实,是全球性的贫富分化。据乐施会在2018年发布的一项报告,在2017一年间,全球最富有的1% ,在掌握82%财富的基础上,还增长了7620亿美元,这个数字是消除贫穷基金的7倍之多。相对应的是,最贫穷的半数人口的财富丝毫没有增长。


是这半数人口不够努力吗?煎熬得还不够吗?


《何以为家》里小男孩扎因的父母,穷困潦倒,被逼到要嫁女为生。穷是穷人的错吗?




两个孩子,流落在被上帝遗忘的“迦百农”街头/《何以为家》


《岁月神偷》里任达华演的罗爸,鞋子做得多好。按鸡汤成功学的逻辑,似乎应该早就攒够钱开上鞋企,当上老板。可是他没有,这该怪他不够拼搏吗?


《二十一世纪资本论》的作者汤玛斯·皮克提认为,当今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,这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。


换句话说,越有钱,收入增长越快!


对于亿万富翁,挣一个亿轻而易举。但年收入10万元左右的我,不吃不喝也得1000年,向天再借五百年都不够。总有人说,人家俞敏洪还不是白手起家,你凭什么就自轻自贱,甘当人后?


说这话的人忽视了时代环境的影响。


北大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年~2005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,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时代,三成以上的北大学子出自寒门。但这一比例到了90年代中期就开始下滑,2000年后降到了一成以下。


权威期刊《中国社会科学》在2012年发布的报告,提供了科学解释:


寒门贵子比重下降的原因,是因为精英子女比例快速攀升。这些社会精英只占全社会人口的1.7%,却有40%的北大学生诞生于这样的精英家庭。




马太效应,最冰冷的规则


很简单,精英家庭拥有更好的家庭教育条件,甚至从娘胎里就开始给孩子做博雅教育。而贵族学校的师资力量,也比普通学校好很多。


从起跑线上开始,你就输了。更何况,人家比你还要努力。


这并不意味着你穷就不需要奋斗,只是脚踏实地一点,会更好。




接受平庸的自己

没什么不好



顶级的欲望,注定只有金字塔尖的人才能享有。


而对于属于大多数的我们,坦然接受平庸也没什么不好。


不光要接受自己的平庸,以后还要做好准备接受孩子的平庸。




都是为你好,中国家长式宠爱/《小欢喜》


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,作为父母也不会过度焦虑。可惜多数父母都做不到。


他们想把孩子培养成精通诗歌的武亦姝,较早前则是哈佛才女刘亦婷。


电视剧《小欢喜》能火,就是因为这种真实。有一集,董文洁饰演的妈妈一上来就质疑儿子方一凡,


“你说你对得起我吗?妈妈高三那年,物理93,数学92,化学91……你为什么一点都不随妈妈?”




知乎热传的中国式父母语录


这样的焦虑在清北父母这里显得格外突出。据统计,父母是清北的,子女也是清北的概率仅为5%。他们担心孩子的阶层往下走,如果真的这样,自己也脸上无光。


何必这样呢?作为母亲的你,就一次滑铁卢都没有过吗?为什么不能发掘一下孩子的闪光点,着重培养呢?


非要纠着刺不放,工作上的事情还不够累吗?家长里短还不够烦吗?为什么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要强加给孩子呢?或者自己做到了孩子就一定要做到吗?


用“别人家孩子”式的完美主义眼光去要求这,要求那,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长处的!这样比下去,乖孩子都会被逼出逆反心理吧?


三湘都市报发表过一个调查,受访子女中,几乎每11人就有9人屏蔽父母朋友圈。原因就是觉得管太多。朋友圈发吃的,说你贪图享受,不努力奋斗。发旅行照,说你不懂得金钱可贵,天天铺张浪费。


结论就是,不努力还不自知,既不开源又不节流,怎么能走向成功?


李宗盛在《凡人歌》中唱道:



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间失去自我,

终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闲

既然不是仙 难免有杂念

道义放两旁 利字摆中间


李宗盛在我们看来,那就是“仙”,可连他都在慨叹,人生平凡,难免有杂念。




“凡人”李宗盛/图虫创意


关于平庸的问题,记得初中的时候就有人问过我。那时候我是个学霸,学霸都好高骛远,想着考清华北大,改变世界,我也不例外。


那时候,我的回答是:“我是很平庸,但我不甘于平庸。


毕竟少时意气,现在的我不是那样了,我就甘于平庸,这有什么丢人的。逐渐我还总结出了一套悲观式乐观主义平庸哲学:


人生本没有什么好事,所以放低心态,放松自己,踏实去做想做的事情,或必须做的事情。因为这样,稍有成绩,就能收获快乐。成绩越大,快乐越大。这样的快乐,好高骛远的人,享受不到。他们还可能飞得越高,摔得越重。而我不会,大不了从头再来。


我可以像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里的匠人们一样,他们沉醉于诊断文物,我痴迷于用文字诊断人心。




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里的他/她们,平庸而骄傲


当然,有机遇我也不会放过的。《2018中国高端财富白皮书》显示,新兴行业未来将成为高净值人群财富的主要来源。


这意味着,实现逆袭,还是有机会的。


我会抓住机会,只是现在享受平庸,这很快乐,并不煎熬。


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《新周刊》微信公众号(ID:new-weekly)。《新周刊》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,以“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”为定位,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。从杂志到新媒体,《新周刊》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、泪点与笑点。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,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。官方微博@新周刊。




注: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

延伸阅读

半城学术|双十一,从“脱光”到“卖光”

人间尤物林志玲:“终于轮到我结婚了。”

年轻人的焦虑,在于把欲望当做志气

半城调丨一万个爱马仕,也拯救不了平庸的你



半城编辑部

文编|MISS半城 美编|姜帝

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半城往期精彩文章

黄菡|叶檀|陈文茜|黄佟佟|野夫|张明|潘知常

周晓虹|白岩松|徐士进|裴谕新|薛冰|刘嘉|李丽淑

金一虹|晋锋@一猫一艺术|吕莎莎|张默雪

鲁敏|陶向南|傅国涌|曹立群|于海青

底层放弃教育,中产过度焦虑,上层不玩中国高考


你点的每个「在看」

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